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建築、工業、生產

                在烏本圖社會中,只要是對社會而不是只對個人貪婪有裨益時,所有人們需要的物品都會投產。這說明生產所用的都會被製造出來。然後,我們會發展一個不受品牌效應、市場營銷或擴大市場佔有率的新供應鏈,供應社會真正需要。

                現時,為了令顧客很快就要更換物品,每個生產週期都會用更廉價和更不耐用的物料去生產,這只是為了令工業巨獸繼續成長。

                在貢獻主義社會,整個工業生產的面貌都是截然不同的。金錢不再是進步的障礙,環保、可降解和可回收的新物料會被起用。每件事都會製成最好的品質,讓這可以是最耐用而永遠不用棄掉或維修。

                上千上百收取低價工資,在大型工廠工作的人,將可以跟隨自己的心,選擇想要做的事情。他們可能會想去到比較小型的工廠或工坊,令他們的技能可於社會中得到最大利用。舉例來說,上千名耐克﹝Nike﹞或巴塔﹝Bata﹞鞋工人可以在他們的社會中,自行生產他們最高品質而且獨特的鞋。

                每家工廠或工坊會有一個大師工匠總覽生產過程。從烘焙、乳品、玻璃製品、林業、農業以至工程或其他,其他高技術人員將為大師提供支援。有大師技能的人也會是每個範疇的教師,小孩會從中取得實際經驗和知識。這個新的教育系統會教導真正的生活技能,而不是理論上的知識。

                大型採礦項目會大幅減少到只挖掘人們需要的礦石。外資擁有的礦場和礦物權會由我們這個土地擁有人取回,礦物不會再只為了為某些人創造財富而被出口,或在任何股票市場被剝削。只為社會創造少量效益的採礦公司,奴役了許多許多人們,人們每天只取得幾塊錢去買生活所需。這些人會在烏本圖社會中,自行選擇自己的心常務,變成對社會各層面的富足都有大貢獻的生產者。每個礦工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這些技能被資金巨獸摧殘,令他們要賺錢生存。

                礦業生產了我們每天使用的所有東西的原料,是世上一個很重要的行業。現時礦場從地球母親中,不斷挖出礦物,然後運到世界各地推動各行業運作、生產物品販賣人們──一些他們並不真正需要的,但想自己會需要的物品。在一個資本主義的消費社會,持續地餵養維生名為經濟的怪物,這怪物要用金錢去維生並在瘋狂的消費循環中控制人們。這全只是為了銀行匪徒能掌控大局。


下面是一個「中國鬼城」的經典例子。整個可以住五百萬人的城市、住房都是空置的,遍佈整個中國。這些城市只為了一個目標而建:顯示全世界人中國的經濟增長。被浪費在創建這瘋狂的資源,將會見證貢獻主義作為另一個實相來臨。

                沒有被工業鯨吞的礦物在國際市場中,透過奴役人們,肥了很少數的人。這情況適用於各種天然資源。想想水資源在上世紀怎麼了?我們以前直接喝水喉的自來水,現在人們只飲用從世界各地運來的樽裝水。政府和跨國企業巨人違反了人民的意願,取得了這些礦物的擁有權。當普通的南非人挖走黃金和鑽石,他們就因犯了刑事罪行而被處重刑。

                採礦和礦業是其中一個,一定要從劫掠我地的不法賊人中救回的行業,一定要還到屬於他們的人民手上。

                這會很大地影響所有我們需要製造的東西。金屬的供應如鋼、鐵、鋁和其他建材如木材、磚塊、石頭、石灰和砂子,會提供予被長老議會委任的製造者。放射性物質和相關範疇如這些物質的研究,明顯的也要妥善處理。

                事實上,人類不需要在任何方面使用這些危險的物料。有其他的選擇是安全和無比的有效。新能源和自由能源科技已經爆炸性成長,不用大舉張揚下全世界都會立即起用。自由能源在我們想像不到的情況下,改變我們今天的所有事情,尤其在工業和製造業上。

                一旦我們知道為人民帶來富足不一定要透過採礦,而採礦只是保持工業巨輪轉動的工具,採礦只令金錢可以在無盡的循環中流動和奴役人們,同時是令銀行匪徒高高在上的策略時,我們會馬上中止採礦。

                科學家、發明家和普通人都有不用從耗用星球礦物而創造富足的方法。這裡有豐富的可再行資源可以用來填滿我們生命中所有需要。

                一個重要的發展要素,是將所有行業建構成在資本主義不可能實現的本地設計和生產,並生產出所有品質最好的事物。金錢不再是障礙,每個國家不再需要其他國家的供給,即使需要都會是極少量的供給,就能讓每個國家都變成自給自足,讓人民活在烏托邦的生活中。但在此時,每個社區都沒了邊界,我們可以從其他已經在生產某產物的社會中,請求他們幫助我們的需要。

                一旦金錢是無物,中央長老議會會善用每一份礦物和天然資源,為每個生產製造者提供所有需求。每個生產和製造廠都會得到他們要的,去為他們的社會和週邊社會生產。所有事物都不是為利潤和貪婪而做,而是為社會的需要而做,這裡有哲理上的天淵之別。

                社會會消費一些我們今天在用的東西,而所有物品都是可重用、可收回、可降解,而且是非常實際有用,耐用得只需要造一個出來的物品。「過時」的概念會從我們記憶中抺去。過時是卑劣的資本主義遺產,公司用以製造一些只維持短時間就要換掉的物品。我們生命中的大多數東西都是建構出來以保持金融巨獸活躍和令我們這些消費者不斷買更多。貢獻主義讓我們生產耐用的物品。

                安妮‧雷納德的《東西的故事》是一個十分好的短篇紀錄片,說明了瘋狂消費的心理。請到這裡觀看影片:http://www.storyofstuf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