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在社區以外居住 - 單位農場及俠膽獨行

           一個常被問及的問題是:「那麼如果我想自己在我的農場生活,遠離人群。我不想被迫在任何社區生活呢?」

           再一次的,我們馬上能察覺得到烏本圖模式的「自我修正」模式。要知道在烏本圖沒有土地擁有權,只有為了整個社區更大的利益而有的土地使用方式。所以社區只會佔用達到目標所需要的土地。

           而且要知道社區﹝community﹞不單是個名詞,還是個動詞。即使你跟你的家庭獨立地住在一起,你會與其他人類連接,這在某意義上也是一種社區形式。

           如果你是一人社會,或是四人家庭社會,或是十二人或其他類似的,你只會取得能滿足你家庭需要的土地。所以,我們不會見到不知在何處的農夫有500隻牛,因為市場上沒有人想要他那麼多的牛隻。照顧500頭牛需要大量工作,除非他是為鄰近的社區養牛,他才會這樣做。你不會見到有農夫在一大片的土地上收割幾千噸玉米,因為沒有人去吃掉這些玉米,鄰近的鎮子有自己的方式餵養社區的人。

           所以選擇自己居住的人會有一個美好的生活,而他們只需要照顧好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庭,而不用再擔心怎麼賺錢。即使他們在社區之外生活,他們可能仍要為他們最近的社區提供服務,如紡棉或是做特別的奶酪,或是做鹽。所以他們也會被視為是社區成員,也會得到來自社區的所有福利。

           但如果他們選擇完全獨立,遲早孤膽獨行的家庭會需要來自鄰鎮的物品,再一次我們看見簡單烏本圖原則的應用。孤膽獨行者想要從小鎮中取得一些東西,他就要貢獻他一點時間到鎮中任何一個社區計劃。

           很少有孤膽獨行的人可以為小鎮提供小鎮沒有的東西。他們最明顯沒有的,就是他沒有為小鎮更大的福祉而作的心常務貢獻。長老議會會在這種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去確保所有人在交易中都被平等對待,令這種交換變得平順無衝突。

           獨行俠的小孩也不太可能會認同他的想法。他們會被激發去參觀其他社區,與他們共同成長學習。然後烏本圖的精萃又得以體現了。

           也許會有少部份的農莊仍會以物易物,但這只限於某些個體自己的決定。在任何時間,沒有人要被迫違反意願去做任何事。實際上任何人要交換東西時都是有點愚蠢的,因為他們甚麼都有了。他們交換的東西會是有些功能或用途的,而不像是我們今天累積的一些無用的物品。

           所以,與其交換物品,獨行俠不如直接每天貢獻三小時他的心常務到小鎮,然後就得到了他所要的東西,就如他沒有能力自製馬兒的鞍子,或是他沒有能力自製新穀倉的建築物料。